close

• 臺北畫刊 第509期
• 2010-06-21
• 文/葉景豪


聖經的創世紀中,諾亞方舟載著各種生物躲避大洪水,時間長河流向2010年,這個故事聽起來非但不遙遠陌生,反而有種相似的熟悉,而這樣的感覺,竟還摻雜了警世預言的隱隱恐慌。

長久以來,人類藉著發展經濟恣意破壞自然環境,終於讓這個原先充滿生機的水藍星球開始反撲,全球暖化帶來了氣候異常,氣候異常又影響生態平衡,會不會又有一次大洪水,而拯救我們的方舟又在哪裡?

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試圖在可見的現在和未來中找尋答案,許多場館早在規劃設計之初,就已融入綠建築的思維,不論是與原有的自然景觀結合、室內大面積採光的新生3館,還是用回收的寶特瓶當建材、會自動調節室內外氣流的流行館,都像是一艘艘停泊在市區的現代方舟,讓人們能再次思考與地球和諧共生的解決之道。

踏實泥土 發現與自然共生的平衡

充滿未來感的太空艙內,知名創作歌手伍佰化身艦長,穿著從《太空彈》專輯宣傳服修改而成的太空裝,一臉酷勁地用手比劃出招牌花朵舞,然後登高一呼:「全民i花博,作伙挺環保!」就像宣示某個簡單卻關鍵的指令般,點出了從自己開始愛地球的見解。

受邀擔任這次i花博環保親善大使的伍佰,其實在接下這個活動前,就已醞釀出自己對土地的想法,「小時候跟土玩的生活,讓我喜歡聞土的味道,看不到土的地方,對我來說有種不自然的陌生。」而伍佰第一次踏上臺北的記憶,是在小學的畢業旅行,看著只有水泥鋪成的路,還有無法浸潤到地下的水,在深夜的路面上蜿蜒,「那時心裡就覺得這個地方好奇怪,怎麼把土都蓋起來了。」

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柏油路從大城延伸到小鎮,讓一直希望多點土、少點水泥地的伍佰覺得可惜,「所以,當花博找我為環保理念發聲時,就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開始,讓大家能一起思考,發現土地、自然跟城市之間的平衡。」

環保價值
從大型活動深耕到日常生活

環保,或許是取得彼此平衡的支點。

除了省電節水、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、選擇蔬食、追求綠色能源之外,資源回收創造新價值的概念在這幾年也漸成顯學,「最近我去了嘉義鄉下的一間工廠,看到他們將包捆電纜線剩下的黑色橡膠碎片回收,然後再製成腳踏墊。連如此在地的產業都已經實踐這樣的理念,更讓我們必須正視回收的迫切性及好處。」

在伍佰觀察中,「許多價值與理念,都是以大型活動作為破點,然後再落實到生活中。」不論是去年臺北的聽障奧運,還是他曾參與表演的高雄世運,都有許多因賽事而做的規劃,在比賽結束後,依然繼續影響,也形塑出城市獨有特色,這次的花博會讓「臺北有整體市容改造的機會,準備以新的城市氣象來提高更多的觀光產值。」

相信自己
就是改變城市的重要力量

當然,維持市容不能只靠政府規劃的公共建設,而是需要每位市民的參與。首先知難行易的是,要有「相信自己可以改變」的可能。

伍佰解釋,因為花博會,人們才知道該如何享受這座有土有花的城市,也才有了美好的感受,「睡覺的時候,窗戶打開有土的味道飄進來,是很開心的事情,然後再因為這樣感動而身體力行,去注意影響市容的細節,如車子亂停、摩托車亂放、招牌亂貼等。」最後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,從自己做起,「絕對會是件很proud的事。」

的確,這是一次展現臺北之所以為臺北的驕傲時刻,喜歡拍照、也曾出過攝影書的伍佰,如果要拿起相機,以這次花博會的主軸「美麗的力量」為題,會捕捉下什麼深刻的瞬間?他給了個饒富意涵的回答:「臺北市民臉上的驕傲感。」

是的,伍佰表示:「相機不一定要拍美麗,有時要拍真實、要拍殘酷。但我覺得記錄參與這次盛會的市民、他們臉上的笑容,還有笑容背後作為地主之誼的好客與熱情,會是件十分有趣的事。」至於那些花、那些樹,還有那些新規劃的建設,「就留給專業的人去拍吧。」

故事最後洪水退去了,啣著橄欖枝的鴿子回報發現土地、天空被洗得好乾淨,湧出燦爛的彩虹,也象徵了萬物重生。沒有人能夠斷言地球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,但至少,現在的我們必須體認,從自己開始實踐環保,才會是安全航向未來的軌道上,不滅的指示明燈。

文章出處:http://mag.chinatimes.com/mag-cnt.aspx?artid=433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伍佰 的頭像
    伍佰

    伍佰 & China Blue官方部落格

    伍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